人才培養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正文
      培養方案
      2022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070101)本科培養方案
      2023年10月13日 10:41   點擊:[]

    一、培養目标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按照“2+2”培養模式,遵循“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基本原則,旨在培養掌握堅實的數理基礎,具有良好的人文修養,嚴謹的科學思維,敏銳的專業洞察力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能準确把握科技發展和創新方向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生在一、二年級主要修讀公共通識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三年級開始根據學生興趣與特長進行專業課程的修讀。

    在本專業中,相當部分學生應具備直博、本碩連讀或報考國内外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通過各類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生能較系統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在大數據環境下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獨立科研素質,能夠在科技、教育、經濟、金融、管理等部門從事數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或管理科學、統計應用和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養規格

    (一)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修業年限不少于3年,最長不超過6年。

    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準予畢業。達到規定要求的,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知識要求

    1.了解數學學科發展的特點,掌握大學數學的核心思想和技巧;

    2.對嚴格的數學證明有深刻的理解,具有邏輯思維的習慣和問題求解的分析技巧與豐富經驗,能夠寫出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數學論證;

    3.能體會和欣賞數學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的魅力,并具有對具體問題進行抽象思維、提出恰當數學問題并進行适當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能力;

    4.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方向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專業基礎知識并了解其發展現狀;

    5.熟練使用計算機,并掌握1門外語;

    6.具備開展自學、文獻調研、論文寫作、學術報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7.具有進行定量分析所必需的計算機、軟件和算法的知識;

    8.具備有效溝通能力,善于和不同學科方向的專業人員進行學術交流;

    9.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能夠在團隊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能力要求

    1.掌握紮實的數學基礎知識;(A)

    2.掌握具體方向的系統專業知識;(B)

    3.了解數學基礎研究及其相關應用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C)

    4.具有初步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開展科研實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D)

    5.了解數學對其它學科的影響及應用;

    6.具有一定的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

    7.具有對終身學習的正确認識、學習能力及适應發展能力;

    8.具有良好的專業外語閱讀、交流與寫作能力,初步具有國際化視野;

    9.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和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10.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

    11.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的人生态度;

    12.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曆。

    (四)素質要求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具有高度的社會和民族責任感;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3.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素養和敢于争先的創新意識;

    4.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認識世界和保護世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研習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

    6.學生具有敏捷的數理邏輯,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辨證客觀的數學以及人生價值觀;

    7.具有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修養,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核心課程

    大類核心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

    專業核心課程:數理統計、數學模型、實變函數、泛函分析、拓撲學基礎、抽象代數、計算方法、運籌學、常微分方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等。

    整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分成兩個專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數據分析與統計計算。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方向課程包括: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數值解、調和分析、數理金融等;數據分析與統計計算專業方向課程包括:随機過程、數據分析、統計學習、算法分析與設計等。

    核心課程與核心能力規劃關聯圖(如下表)

    四、主要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

    (一)主要課程先修邏輯關系圖

    說明: 培養方案圖

    (二)創新(創業)課程

    選定《數據分析》作為創新(創業)課程,該課程結合實際案例,以創業活動為主線,把相關學術領域的知識體系和内容,結合中國在過去三十年蓬勃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的實際,講授創新創業活動領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讓學生從創業的視角,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則。增強創業意識、訓練創新能力、培養創業精神。無論學生是否在畢業後從事創新創業的實踐,都能将課程中的創新精神和商業知識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

    1.知識目标: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認知創業的基本内涵和創業活動的特殊性,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機會與風險、商業模式與設計、創業資源、創業計劃、創業項目、創業的營銷、财務和顧客管理。

    2.能力目标: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掌握創業資源整合與創業計劃撰寫的方法,熟悉新企業的開辦流程與管理,提高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素質目标: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主動适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正确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自覺遵循創業規律,積極投身創業實踐。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專業實驗)

    大類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入學教育、軍事技能訓練、社會實踐等。

    專業類實踐教學環節:科研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共34 周。

    專業實驗環節:大學物理實驗、C++程序設計實驗、數學模型實驗、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實驗、數據結構實驗。

    六、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

    第二課堂成績單是指要求和鼓勵學生自主參加各種有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課餘活動,并分層次規定相應學分的一種培養安排。本專業的素質拓展活動主要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學術創新、創業、文化藝術、社團活動、法律援助等。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不屬于課程學分。

    七、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應修總學分共計174.5學分,包括課程學分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

    1.課程學分共計171.5學分,其中:(1)課内必修課程134.5學分,包括公共必修課程46學分,學科基礎課程66.5學分,專業必修課程22學分;(2)選修課程27學分,包括專業選修課程至少20學分,通識識别課程7學分,跨專業選修類課程由學生自願選擇是否修讀,修讀學分不超過6學分;(3)實踐教學環節(獨立開設)10學分。

    2. 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至少3學分。

    本專業指導性最低學分框架如下。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年級指導性最低學分框架表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版權所有
    • 學校首頁 | 聯系我們
    • 學院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6号樓
    • 學院郵箱: hdsxtj@hainanu.edu.cn